「淡水清水巖」位於新北市淡水區,主祀清水祖師,創建於日治昭和12年(西元1937年),是淡水地方上的信仰中心。淡水清水巖與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瑞芳祖師廟,稱為「大臺北四大祖師廟」;清水巖、鄞山寺、福祐宮與淡水龍山寺合稱為「淡水四大廟」。淡水清水巖流傳著許多神蹟,中法戰爭之際,法軍大舉侵入淡水,民間即流傳是因清水祖師顯神蹟驅退法軍,淡水才得以平安度過,更獲光緒皇帝御賜「功資拯濟」匾額,另外凡有災難將至清水祖師也會落鼻以示警眾人,又有「落鼻祖師」的別稱。每年五月初六為清水巖之祭典,為當地重要的宗教慶典活動。
日治初期淡水並無清水祖師專祀廟宇,在日治昭和5年(西元1930年)地方仕紳成立「淡水清水巖祖師廟興建委員會」,選任許丙為委員長,汪明燦為副委員長。經歷時三年鄉里全員勸募下,終於在日治昭和7年(西元1932年)由大木匠師郭塔建成正殿,唯當時經費極度短缺,再次奔走募款,終至中日戰爭爆發那年,日治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由大木匠師廖石成圓滿完成前殿工程;這也是陳應彬高徒廖石成,出師後第一件個人作品。當年參與建廟的工匠都是一時之選,包括石雕張火廣、張木成父子,木雕黃龜理,剪黏及二次燒陶陳天乞,彩繪洪寶真。
【以上資訊參考及引用自維基百科及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
↓廟埕前左側的張將軍、黃將軍。
↓廟埕前左側的李將軍、蘇將軍。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廟宇的外觀。
↓仙人吊筒。
↓「清水巖」的廟匾。
↓三川殿正門。
↓三川殿前步口對看牆龍堵石雕藝術。
↓三川殿前步口對看牆的製作年份被塗掉,原為創建時的昭和十二年。日治時期的匾額或碑文被塗抹或修改,都是過去所為,去日本化也是歷史軌跡的一部分。
↓三川殿前步口對看牆龍堵石雕藝術。
↓三川殿正門之門神彩繪為立體木雕。
↓三川殿和天井。
↓三川殿上方懸有「仁昭宇宙」匾額,日治昭和17年(西元1942年)由淡水洪氏宗親會敬獻,洪雍平敬書。
↓三川殿上方懸有「保國生民」匾額,民國31年(西元1942年)由滬尾淡水軒會員一同敬獻,洪雍平敬書。從匾額的痕跡上來看,年份應該本來為昭和17年,後被改為民國31年。
↓三川殿上方懸有「保境佑民」匾額,民國88年(西元1999年)由台北縣長蘇貞昌敬題。
↓三川殿上方懸有「保國佑民」匾額,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由新北市長朱立倫贈。
↓三川殿的斗座和木雕藝術。
↓三川殿的楹柱都是創建時期日治昭和12年(西元1937年)所建。
↓天井和拜殿。
↓正殿龍柱具有古風,一柱一龍,龍首自底部躍起,龍身向下,更顯威猛。
↓拜殿楹柱為日治昭和壬申年(西元1932年)所立。
↓拜殿龍邊上方的剪黏作品為日治昭和14年(西元1939年)的作品。
↓拜殿虎邊上方的剪黏作品為日治昭和14年(西元1939年)的作品。
↓正殿。
↓正殿上方懸有「功資拯濟」匾額,清光緒10年(西元1884年)10月中法戰爭之際,法軍大舉侵入淡水,民間即流傳是因清水祖師顯神蹟驅退法軍,淡水才得以平安度過,更獲光緒皇帝御賜「功資拯濟」匾額。
↓正殿。
↓正殿上方懸有「蹟著小姑」匾額,歲次己丑年(西元1949年)由安溪眾弟子等敬獻,「小姑」是清水祖師的家鄉名;「恩深淡海」匾額,歲次己丑年(西元1949年)由淡水街庄眾等敬獻 臺北黃贊鈞敬書。
↓正殿中龕主祀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
↓前列中壇元帥。
↓正殿左龕奉祀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
↓龕前神桌上陪祀觀世音菩薩。
↓正殿左龕上方懸有「玉珠如神」匾額,民國42年(西元1953年)由洪陸東敬獻。
↓正殿右龕奉祀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龕前神桌上陪祀神農大帝。
↓正殿右龕上方懸有「佑國降祥」匾額,民國42年(西元1953年)由東海丁治磐敬獻。
↓蘇府王爺殿。
↓蘇府王爺。
↓太歲殿。
↓太歲殿奉祀斗姥元君和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斗姥元君、左輔洞明星君、右弼隱光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東斗西斗。
↓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西泰王爺殿。
↓西泰王爺殿。
↓西泰王爺。
↓文昌殿。
↓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
↓金爐。
新北淡水-清水巖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清水街87號
電話:(02)262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