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慈濟宮於明永曆15年(1661年)草建簡陋廟宇,清康熙40年(西元1701年)方改建成南方式殿堂宮寺。是台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前殿奉祀保生大帝,後殿供奉觀音佛祖。不僅建築深具歷史藝術,廟內更保存著800餘年歷史的宋代之開基神像、己失傳的葉王交趾陶、何金龍剪黏藝術及眾多珍貴的古文物,民國91年興建慈濟宮牌樓,經內政部評定列國家三級古蹟;廟旁的慈濟文化大樓內,長期展出葉王交趾陶、境內珍貴史科、寺廟文物及先民器物等,深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慈濟宮佔地千餘坪,規模並不大,但廟前廣場達650坪,兩側尚有石獅、旗桿等各一對分別左右,保生大帝信仰於明鄭時期隨著泉州移民渡海登台,正殿內奉祀著在清康熙年間,由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分香迎來的保生大帝神像,為宋代雕製的開基古祖廟神像,歷史價值非凡迄於今為全省大道公廟僅有者,因此終年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的「上白礁謁祖」是主要祭典活動,祭典隊伍由長達三公里的「蜈蚣陣」領頭,整個活動表達追懷先民渡海來台,而飲水思源的重大意義,因係隔海遙祭家鄉,故稱「上白礁」。
↓左邊是慈濟宮廟宇外觀,右邊金爐後方的六層建築物為慈濟文化大樓。
↓金爐。
↓廟宇外觀。
↓廟宇外觀。
↓廟宇外觀。
↓廟頂上的剪黏藝術,福祿壽 (又稱財子壽)中的祿星手中抱的小孩手中還拿舉著一面國旗,兩旁的雙龍和前方的八仙過海的作品都製作做得栩栩如生。
↓廟頂上的剪黏藝術作品栩栩如生。
↓三川殿。
↓慈濟宮的門匾,門楣上有來自澎湖銅山匠師精製的木雕作品。
↓三川殿的壁堵裝飾「甘露寺看新郎」,慈濟宮隨處可見巧奪天工的交趾陶和剪黏藝術精品,這些都來自於葉王、何金龍..等名匠師之作品。
↓三川中門兩側身堵的人物石雕,這個作品是「瑤池宮」,以透雕的技法為之,這些透雕的身堵,除有窗戶功能外,亦是屋身正立面的最佳裝飾作品。
↓慈濟宮緣業碑誌和保生大帝事蹟、慈濟宮沿革碑誌。
↓中庭和拜殿。
↓拜殿。
↓看起來很有歷史的匾額。
↓正殿。
↓正殿主祀保生大帝,陪祀謝府元帥、中壇元帥、三官大帝..等。
↓保生大帝。
↓拱形的門。
↓拜斗廳。
↓拜斗廳。
↓拜斗廳奉祀文昌帝君、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
↓光明廳。
↓光明廳供奉舊時的廟祀菜公。
↓後殿。
↓後殿拜亭。
↓後殿為慈福寺。
↓慈福寺。
↓慈福寺奉祀觀世音菩薩。
↓慈福寺左龕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慈福寺右龕奉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太歲廳。
↓太歲廳奉祀值年太歲。
↓拜斗廳。
↓拜斗廳。
↓慈濟文化大樓。
↓葉王交趾陶文化館。
台南學甲-慈濟宮
地址:台南市學甲區濟生路170號
電話:(06)783-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