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嗇宮為臺北盆地淡水河左岸三重區二重埔最古老的廟宇,今日廟宇名稱「先嗇宮」為日治時期所立,前稱「五穀先帝廟」,又稱「五穀王廟」、「五谷王廟」。雖定名已久,當地民眾亦常沿用舊稱,如今日鄰近一帶的公車站牌仍曰「五穀王廟」,其實所指同為先嗇宮。先嗇宮之「先嗇」2字,即指「神農大帝」。典故為中國古代祭祀八位農業神祇-「八蜡神(「蜡」音同「炸」)」,八蜡神依序為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水庸、昆蟲等8種農業神,而其中以「先嗇」為首,而農業神之首即是神農。
先嗇宮(時稱「五穀先帝廟」)創建於清朝乾隆20年(公元1755年)。廟宇最初建築為茅草屋頂的樸素單座小廟,道光30年(公元1850年)由地方仕紳林茂盛(生卒年不詳)倡議重建,廟宇增建為前、後殿規模。而今日古蹟樣貌,則是日治時期大正14年(公元1925年),由林清敦(1875-1953)召集所建,林清敦曾任臺北廳新莊支廳二重埔區長,在當地深具影響力,其邀集仕紳李種玉、李聲元、黃論語、蔡雍、鄭根木等人集資重建。現今先嗇宮內仍留有林茂盛的書法楹聯作品。時至民國65年(公元1976年)先嗇宮擴建後殿,於民國71年(公元1982年)建設完工。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三川殿中門。
↓「先嗇宮」的宮匾。
↓正殿。
↓正殿。
↓「治本於農」匾,日治時期大正丙寅年重建,眾紳民同敬立;「先知先覺」匾,道光庚戌(西元1850年)仲秋,縣官林月松敬題,外匾則是在民國七十一年由裔孫林根旺率子所再修。
↓正殿中龕主祀神農大帝。
↓神農大帝。
↓神農大帝。
↓正殿左龕奉祀后稷,又稱農稷帝君。
↓后稷。
↓正殿右龕奉祀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
↓土地公。
↓註生娘娘殿。
↓註生娘娘殿奉祀註生娘娘。
↓文昌殿。
↓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
↓媽祖殿。
↓媽祖殿奉祀天上聖母大甲媽。
↓財神殿。
↓財神殿奉祀武財神趙公明和文財神比干。
↓延平郡王殿。
↓延平郡王殿奉祀延平郡王鄭成功。
↓境主公殿。
↓境主公殿奉祀境主公。
↓月老殿。
↓月老殿奉祀月老星君。
↓歷代祖師。
↓先嗇宮有功歷代祖師牌位。
↓後殿。
↓後殿一樓。
↓後殿一樓。
↓後殿一樓中龕奉祀神農大帝。
↓後殿一樓左龕奉祀觀世音菩薩。
↓後殿一樓右龕奉祀斗姥元君。
↓後殿二樓以上在整修。
↓廟方有提供素食平安麵供香客食用。
↓還有提供紅豆薏仁湯。
新北三重-先嗇宮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五谷王北街77號
電話:(02)2995-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