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軒寺」位於台南市東山鄉,主祀「正二媽」的觀音佛祖,在康熙年間,由禪師自泉州的開元寺分靈來台,至今已超過三百年,神像來台後,曾奉於大仙寺、碧雲寺,但道光年間的反清事件使得碧雲寺被焚毀,才由東山先民將佛祖媽帶下山,並起建碧軒寺安奉。清治道光24年(西元1844年)台灣府嘉義縣營參府洪志高,發起募捐創立此寺,並賜頌「碧雲傳香」扁額一面,嗣後有現東山鄉十六村白河鎮四里住長,協同祭祀並修建。
東山碧軒寺主祀觀音佛祖,另外配祀三寶佛祖、地藏王菩薩、伽藍菩薩、註生娘娘、十八羅漢、福德正神、虎爺公等多位神祇,由於神威顯赫,其信徒遍布全省各地,為東山鄉重要信仰中心。由於碧軒寺觀音佛祖源自火山碧雲寺,故兩寺同一佛祖神靈,血脈相連,因此有「碧雲傳香」之美名。碧軒寺以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護送佛祖回碧雲寺過年及農曆正月初十恭迎佛祖回駕,為台南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暨民俗活動 。
【以上資訊參考及引用自維基百科和台南旅遊網】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前兩旁的白象身型巨大、特別顯眼,比一個成人還高,白象的存在,說明了這個外表和一般道教廟宇無異的建築,其實是一間佛寺。 在佛教的傳說中,佛陀乘著白象入胎,所以用大象紀念佛陀降誕人間;另外一個說法則是,陸地上力量最大的是大象,象徵了堅忍負重、承擔普渡眾生的責任,因此白象常作為寺廟的聖獸。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三川殿正門。
↓「碧軒寺」的廟匾。
↓三川殿正門兩側壁上的石雕作品。
↓三川殿前步口龍堵之石雕藝術。
↓三川殿前步口虎堵之石雕藝術。
↓有些廟宇會製作「憨番」於廟宇墀頭上,俗稱「憨番扛廟角」。但在碧軒寺的廟角上龍邊是一尊仙人,虎邊是一尊仙女,比較少見,也沒有扛的動作,所以也不算是扛廟角。
↓三川殿前步口龍邊水車堵上的交趾陶作品-「華容道義放曹」。
↓三川殿前步口虎邊水車堵上的交趾陶作品-「薛仁貴救駕」。
↓一般道教廟宇常以秦叔寶、尉遲恭為門神,那麼佛寺的常見門神,大概非韋馱、伽藍護法莫屬,守護著東山碧軒寺的即是這兩位。
↓三川殿和天井。
↓三川殿龍邊壁上的觀音佛祖彩繪。
↓三川殿虎邊壁上的觀音佛祖彩繪。
↓天井。
↓天井龍側的交趾陶作品-「能靜觀音」。
↓天井虎側的交趾陶作品-「蛤蜊觀音」。
↓拜殿和正殿。
↓正殿。
↓正殿上方的藻井。
↓正殿上方的「碧雲傳香」匾額,清道光甲辰24年(西元1844年)由台南府嘉義縣營參府洪志高立。
↓正殿中龕主祀觀音佛祖。
↓正殿中龕對聯:「碧落無垠空色相,軒然得意悟真詮」,於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由弟子洪球石所題贈。
↓正殿中龕主祀觀音佛祖。
↓觀音佛祖。
↓觀音佛祖。
↓龕前左側陪祀韋馱護法。
↓龕前右側陪祀伽藍護法。
↓龕前陪祀三寶佛祖。
↓龕前神桌上的準提菩薩。
↓龕前神桌上的彌勒佛和福德正神。
↓桌下奉祀虎爺將軍。
↓正殿左龕奉祀伽藍菩薩。
↓伽藍菩薩。
↓正殿右龕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正殿左右壁奉祀十八尊者。
↓正殿左右壁奉祀十八尊者。
↓左護龍之彩繪藝術。
↓祖師廳。
↓祖師廳奉祀碧軒寺開基祖師應祥李公歷代祖師神位及文興宮清水祖師。
↓碧軒寺開基祖師應祥李公歷代祖師神位。
↓文興宮清水祖師。
↓東山碧軒寺重修碑記。
↓金爐。
台南東山-碧軒寺
地址:台南市東山區218號
電話:(06)68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