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觀音亭位於高雄路竹,主祀觀世音菩薩。廟中供奉的觀世音菩薩之由來,據說可追溯自鄭成功率軍渡海攻臺前,部屬王文伊從浙江舟山群島的南海普陀山所迎來的香火。而所迎來的觀音香火,在過去為路竹的十三個聚落所奉祀。該觀音亭的創建年代不明,當前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1913年。民國8年(西元1919年)由王鬧廷等人發起修建,落成後改稱「大廟」。民國55年(西元1966年)拆除遷建於現址,今廟貌為民國七十一年(1982)落成。
一甲觀音亭在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時,會舉行「鑽龍虎喉」的儀式。觀音亭前有座蓮花池,池中有一巨龍雕像,兩旁又各有一尊較小的龍雕像與虎雕像。平時蓮花池欄杆會關閉,但在舉行儀式時,巨龍頭部前方的柵門會開放,信徒會拿著一柱清香、紙人與平安符從龍頭走到龍尾。途中會經過108個階梯,代表36天罡與72地煞,每走一階象徵消除一個劫數。從龍尾出來後,會有道士誦經、搖鈴,並對紙人吹氣表示將業障劫數轉到紙人身上。信徒最後身上會蓋上平安印,到香爐將平安符過爐後便完成整個儀式。
↓廟宇的外觀。
↓觀音亭前有座蓮花池,池中有一巨龍雕像,兩旁又各有一尊較小的龍雕像與虎雕像。
↓廟宇的外觀。
↓一甲觀音亭在內政部登記為道教,一般道教宮廟的門口兩旁都會看到一對石獅,而一甲觀音亭卻是一對石雕大象,「石象」與「時祥」讀音相仿,時常吉祥、祥和的意思,這在佛教寺廟比較常見。
↓廟宇的外觀。
↓「觀音亭」匾,民國61年由立法院長黃國書獻立。
↓三川殿牆堵的雕塑藝術。
↓三川殿牆堵的雕塑藝術。
↓門神。
↓三川殿藻井。
↓拜殿。
↓拜殿。
↓正殿。
↓正殿主祀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神桌上的觀世音菩薩。
↓正殿左側的十八羅漢。
↓正殿右側的十八羅漢。
↓正殿龍邊奉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正殿虎邊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正殿後方崑崙山造景。
↓後殿。
↓後殿。
↓「導民善行」匾,民國93年由總統陳水扁獻立。
↓後殿。
↓後殿中龕奉祀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佛、阿彌陀佛,陪祀韋馱菩薩、伽藍菩薩,龕前神桌上奉祀彌勒菩薩。
↓三寶佛為佛教祀奉的神明,所以一甲觀音亭可謂是道、佛兩教合一的廟宇。
↓後殿左龕奉祀文殊菩薩。
↓後殿右龕奉祀普賢菩薩。
高雄路竹-一甲觀音亭
地址:高雄市路竹區大智路39號
電話:(07)696-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