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廟「天壇」,俗稱天公壇,地方居民俗稱天公廟,主祀神格最高的玉皇上帝,經政府列為直轄市定古蹟。台灣首廟天壇主祀玉皇上帝,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因此稱為『天公埕』,是台灣唯一官民合建之神廟,也是台灣唯一以牌位代替神像祭祀的神廟;到了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更是萬人空巷,都要在天公埕架設臨時的天公壇,受聖爐供奉土地公神像,替代天公神位露禱祭天,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因此稱為『天公埕』,至清朝咸豐4年(西元1854年)才建廟立壇並命名為『天公壇』,光緒20年(西元1894年)重修並改廟名為『天壇』,西元1949年重修一次,1979年將左廂武聖殿改建為兩層樓鋼筋混泥土構造,次年廟宇正身重修並抽換樑柱,1983年將天壇廟名改為『台灣首廟天壇』,至1984年重修屋頂簷飾成為今日我們見到的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三川殿中門。
↓「天壇」的廟匾。
↓門扇以壽字形組成的窗檽。
↓三川殿。
↓三川殿上方懸掛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福建臺灣水師副將葉晞暘所題贈的「洪鈞鼓鑄」匾額。
↓天壇重修碑記。
↓天井。
↓高懸屋垣的「一」字匾名震南都,臺語俗諺稱「千算萬算,算不到天一劃。」故立了「一」字匾,紀念上蒼造化之功。天壇的「一字匾」、臺灣府城隍廟匾「爾來了」的與竹溪寺匾「了然世界」合稱「臺南三大名匾」。若加上祀典武廟的 匾「大丈夫」,則稱臺南四大名匾。
↓正殿。
↓正殿上方有前總統蔣中正先生的「義格蒼穹」贈匾,相當難得一見。
↓正殿主祀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聖位,是台灣唯一以牌位代替神像祭祀的廟宇。
↓後殿。
↓後殿上方懸掛清的「三才弌理」匾額,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十月台南知府方祖蔭敬獻。
↓後殿。
↓後殿正龕上方奉祀三清道祖,再來是奉祀斗姥元君,下方則奉祀三官大帝。
↓後殿左龕奉祀南斗星君。
↓後殿右龕奉祀北斗星君。
↓後殿左側神龕奉祀張天師、普化天尊、東斗星君。
↓後殿右側神龕奉祀司命灶君、天醫真人、太乙真人、西斗星君。
↓神龕下方的虎將軍。
↓武聖殿。
↓武聖殿的前殿。
↓武聖殿的前殿。
↓前殿奉祀文衡帝君、張仙大帝、王靈天君,陪祀關平太子和周倉將軍。
↓武聖殿的後殿。
↓後殿中龕奉祀五文昌帝君,龕前奉祀觀音佛祖。
↓後殿左龕奉祀岳武穆王、天上聖母、月老公、註生娘娘。
↓後殿右龕奉祀延平郡王、福德正神。
↓馬使爺。
↓太歲殿。
↓太歲殿。
↓太歲殿中龕奉祀斗姥元君,龕前奉祀太歲星君、太陽星君和太陰星君神位。
↓太歲殿左龕奉祀南斗星君,龕前神桌上奉祀張府天師。
↓太歲殿右龕奉祀北斗星君。
台南中西-台灣首廟天壇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
電話:(06)222-7983
--------------------------------------------
延伸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