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天后宮又稱為媽祖廟,位於屏東縣的內埔鄉,建於清朝嘉慶八年(1803年),為六堆客家聚落內最古老的媽祖廟,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廟內供奉主神為天上聖母(紅面媽祖),以及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守護神,左次間為註生娘娘,右次間為福德正神,在正殿及昌黎祠間翼房為觀音廳。天后宮的格局為山門與正殿間夾拜殿,形成工字形的平面,屋梁與石柱雕刻精美,十分具有文化藝術價值。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緊鄰昌黎祠,位在龍頸溪南岸,坐北朝南,主體為三開間傳統廟宇,屋頂為三川脊,平面格局為前、後殿間夾拜亭。六堆天后宮不僅為六堆人士信奉媽祖之所,亦為當年六堆組織商議軍計的主要場所。天后宮於1805年(嘉慶10年)落成,1848年(道光28年)已有傾圮之象,1851年(咸豐元年)12月重建落成,此次的重修大致維持原有格局,並未有太大改變。
↓內埔天后宮的外觀,緊鄰昌黎祠且內部相通。
↓內埔天后宮的外觀。
↓龍柱是清朝嘉慶時期從大陸船運過來的泉州白石雕刻而成,已有兩百年歷史。
↓天公爐。
↓內埔天后宮的外觀。
↓廟門口的二個石鼓,全台灣只剩下澎湖媽祖廟和內埔天后宮有這種石鼓。
↓天后宮匾額。
↓龍邊的雕花窗兩側寫著「招財進寶」、「風調雨順」。
↓虎邊的雕花窗兩側寫著「國泰民安」、「福祿壽喜」。
↓前廊橫樑上的木雕獅座。
↓吊筒(垂花)旁也有獅子做為裝飾。
↓龍邊和虎邊的門神。
↓參拜順序,天后宮和昌黎祠是一起參拜的。
↓時任台灣省主席宋楚瑜先生的贈匾。
↓拜殿。
↓咸豐年間古匾「慈航普濟」為南路下淡水營都司韓敬標敬立,至今已有160年的歷史。
↓正殿前的龍柱是單龍雕刻,長年以來被香火燻成黑色的了。
↓正殿媽祖廳。
↓正殿上方懸掛的「恩庇水陸」和「與天同功」兩塊匾額也都被香火燻成黑色,要仔細看才能辨識出字來。「恩庇水陸」是嘉慶年間由粵莊信徒等眾立,至今已有213年的歷史,是內埔天后宮最早的一塊匾額。
↓正殿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媽祖的前方奉祀中壇元帥。
↓正殿左側陪祀千里眼將軍。
↓正殿右側陪祀順風耳將軍。
↓正殿左龕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正殿右龕奉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觀音亭介於六堆天后宮與昌黎祠中間,三者連結合為同一廟體,為全台罕見的儒、釋、道三大國教合一的廟體,充分表現客家鄉親包容胸及對傳統宗教文化共存共尊的美德精神。
↓觀音亭。
↓觀音亭奉祀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金爐。
屏東內埔-六堆天后宮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廣濟路164號
電話:(08)779-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