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電視新聞看到在報導客家人的「義民廟」,只知道義民廟是客家人的信仰中心,但從未造訪過義民廟或未去瞭解義民爺的信仰文化,這次來桃園市平鎮區特地到當地的信仰中心「褒忠祠義民廟」參訪,初次體驗及更進一步瞭解客家人的義民爺信仰。
平鎮褒忠祠,建於乾隆五十六年(西元1791年),主要供奉新埔枋寮褒忠亭義民廟分香而來的義民爺。咸豐七年(西元1857年)由地方人士募資擴建規模,更名為褒忠祠。有別於台灣其他義民廟僅設立牌位,褒忠祠塑有全台第一座義民爺金身。褒忠祠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在南桃園地區的宗教信仰中頗具份量,信眾廣達全國,並以平鎮、中壢、楊梅十三大庄客家人居多。
義民爺信仰的由來是清朝時期客家人為了保護家園,於是聯合閩南人及平埔原住民,共同組成義民軍,與清廷政府一起對抗各地的叛軍。當時約有兩百多人傷亡,再加上後來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所犧牲的義民約百餘人,分別合葬於新埔枋寮褒忠亭,地方籌建「義民廟」供後人憑弔祭拜,「義民爺」遂成為客家人的獨特信仰。
↓褒忠祠廟宇外觀。
↓褒忠祠廟宇外觀。
↓廟宇屋頂的剪粘藝術。
↓褒忠祠的大門。
↓廟宇的建築藝術。
↓褒忠祠。
↓大殿。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頒贈褒忠祠的匾額。
↓大殿。
↓大殿。
↓大殿,神龕案頭上立有「褒忠」二字之小牌座,是為乾隆皇帝親書令大學世福孜康鉤摹頒賤之「褒忠」牌匾,義民為保鄉衛土而壯烈犧牲,故特頒此匾以彰顯義民之功烈。
↓主祀義民爺。
↓主祀義民爺。
↓陪祀神農大帝。
↓神農大帝。
↓陪祀關聖帝君。
↓最大尊的是關聖帝君,兩旁為關平太子和周倉將軍,旁邊還有奉祀福德正神。
↓大殿。
↓平安招財福袋。
↓觀音佛祖。
↓天上聖母(右)、觀音佛祖(中)、註生娘娘(左)。
↓荷葉先師。
↓巧聖先師(右) 、荷葉先師(中)、文昌帝君(左)。
↓集賢亭。
↓金爐。
↓廟宇後方有一小公園。
↓公園。
↓公園。
↓廟前廣場的銅馬。
桃園平鎮-褒忠祠義民廟
地址:桃園市平鎮區復旦路二段23巷8號
電話:(03)493-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