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岩紫雲寺」位在嘉義縣番路鄉,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1673年),於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因地震而倒塌,民國三十九年時(西元1950年)重建為現今的樣貌,因「山間之彩雲常現紫色,則繞寺不散」取名為紫雲寺,為嘉義縣文化資產、三級古蹟。紫雲寺中主祀神祇為觀音菩薩,並供奉眾多神祇,包括三寶佛、註生娘娘與神農大帝等。紫雲寺為二進帶二護龍的建築格式,共有山門、中庭、正殿、配殿與鐘鼓樓等空間,並有石雕、木雕、彩繪、剪黏、交趾陶與堆塑等裝飾藝術。
對於創寺的傳說在當地有數種版本。有版本是以前有三位比丘各揹著一尊觀音菩薩像一同來台,各尋一地立寺,大媽落腳在赤山巖(台南六甲赤山龍湖巖)、二媽安居在火山岩(白河關子嶺大仙寺),三媽結茅在半天岩。另一種版本是前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白聖長老根據能元和尚所寫之沿革,說有一名七十餘歲的僧侶在清康熙二十一年來此,嘆曰:「此勝地也,宜為蘭若。」於是斬荊棘闢草萊,結茅其間,再由南海普陀山迎請觀音聖像而供奉之。因僧從遠望此境,高接雲天,遂名為半天岩;又以山間之雲常現紫色,取寺為紫雲寺。
↓廟埕。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水車堵的交趾陶藝術。
↓廟宇的外觀。
↓三川殿的正門,對聯:「紫鍊種金蓮蓮開九品一花一世界,雲山生寶樹樹蔭十方三藐三菩提」。
↓「紫雲寺」的寺匾,中華民國丁酉年(西元1957年)端月吉旦,由北門鄉北門弟子涂茂陽謝。
↓三川殿前步口龍堵的雕刻藝術。
↓三川殿前步口虎堵的雕刻藝術。
↓山門殿。
↓山門殿安奉準提佛母菩薩,被視為:佛母總廟,準提佛母前供奉觀音佛祖,左右配祀韋馱護法和伽藍護法。
↓觀音佛祖。
↓山門殿上方的木雕藝術。
↓山門殿上方懸有「半天勝境」匾額,中華民國三十九年由第一屆國民大會旅嘉代表敬立。
↓天井。
↓正殿。
↓正殿中龕上方懸有「慈雲法雨」匾額,民國乙未年(西元1955年)由嘉義縣議會議員王宏仁敬獻。
↓正殿。
↓正殿主祀黑面觀世音菩薩(觀音佛祖),並分為:大媽、二媽、三媽,安奉於正殿之內殿,另奉祀彌勒佛祖和中壇元帥。三座觀音後方,又安奉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佛、阿彌陀佛)。
↓黑面觀世音菩薩。
↓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佛、阿彌陀佛)。
↓正殿左龕奉祀福德正神、盤古聖帝、五穀先帝。
↓福德正神、盤古聖帝、五穀先帝。
↓正殿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和分靈佛祖神尊。
↓註生娘娘。
↓左護龍廂房奉祀文殊菩薩。
↓左護龍廂房奉祀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
↓「嘉惠桑梓」匾額,民國86年(西元1997年)由臺灣省省長宋楚瑜敬立。
↓左偏殿奉祀註生娘娘、神農大帝、福德正神、彌勒佛祖。
↓註生娘娘、神農大帝、福德正神、彌勒佛祖。
↓右護龍廂房奉祀普賢菩薩。
↓「普濟群生」匾額,乙亥年(西元1995年)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蕭萬長敬立。
↓右護龍廂房奉祀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
↓「慈雲廣溥」匾額,中華民國97年(西元2008年)由總統馬英九敬立。
↓右偏殿奉祀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
↓金爐。
↓龍珠。
↓在廟旁販售農特產品和手工藝品。
嘉義番路-半天岩紫雲寺
地址:嘉義縣番路鄉民和村二鄰岩仔6號
電話:(05)25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