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寮安溪城隍廟」位於嘉義縣鹿草鄉重寮村中寮,中寮舊名張寮,明鄭王朝時有張姓、施姓兩戶在中寮開墾,施姓自其故鄉福建泉州府安溪迎奉安溪城隍分靈「二城隍」來此,築小廟奉祀。而後有安溪移民張旦亦奉安溪城隍分靈「三城隍」,途經此地,稍事休憩,卻發現無法搬動神像離去,請示神意,知神欲和二城隍一同在此駐駕,於是同祀此廟。清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依照二城隍爺神諭,擇地建廟,主祀大城隍爺金身,安溪迎來此正身二城隍爺、三城隍爺,再依安溪之祀奉,加塑四城隍爺、五城隍爺、城隍夫人(城隍媽)之金身,而成一完整的城隍廟。西元1966年擴建,西元1976年重修至西元1984年方竣工。
安溪是古代泉州府轄下的五縣之一,五縣分別為安溪、南安、晉江、同安、惠安,安溪城隍就是安溪移民的守護神。根據傳說,安溪城隍生前本為縣官,但不久後就辭官歸隱。退隱後的縣官並沒有閒著,而是以自己的精湛醫術行走天下,為許多窮苦百姓解決疑難雜症,因為忙於救治病人,所以穿衣時不修邊幅。當時皇太后久病未癒,皇帝找來御醫卻束手無策,後來聽聞江湖上有一位醫術通天的神醫,就將之聘請入宮為皇太后治病。退休的縣官奉旨入宮,憑著精湛醫術治好了皇太后,皇帝大喜給予賞賜,卻看到退休縣官的衣服都很破舊,剛好此時皇帝有一件剛換下來的舊龍袍,遂將之贈與退休縣官。這位退休縣官之後持續救治窮苦百姓,往生後被安溪人奉為神明,尊為安溪城隍,而安溪城隍能成為全台唯一穿龍袍的城隍爺,就是因為皇帝賜與龍袍,某種程度上來說,亦有代天巡狩的職責。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廟宇的外觀。
↓「安溪城隍廟」的匾額。
↓吊筒和雀替的雕刻藝術。
↓三川殿外龍邊牆堵石雕藝術。
↓三川殿外虎邊牆堵石雕藝術。
↓門神。
↓拜殿龍邊牆堵之石雕藝術。
↓拜殿龍虎牆堵之石雕藝術。
↓拜殿。
↓三川殿上方懸有「安靖佑民」匾,民國97年(西元2008年)由總統馬英九敬獻;「燮理陰陽」匾,歲次戊申年(西元1968年)由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354號吳清江敬酬。
↓拜殿上方懸有「護國佑民」匾。
↓拜殿。
↓正殿。
↓正殿神龕上方懸有「護國佑民」匾,民國58年(西元1969年)所立。
↓正殿中龕主祀城隍爺。安溪城隍爺,是福建省泉州安溪縣(古稱清溪縣)的城隍神,由於神威顯赫,敕封「清溪城隍欽加普護清溪顯佑伯」,簡稱顯佑伯主。
↓城隍爺。
↓龕前左側陪祀文判官、牛將軍、鎖將軍。
↓龕前左側陪祀武判官、馬將軍、枷將軍。
↓正殿左龕奉祀城隍夫人。
↓城隍夫人。
↓正殿右龕奉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後殿。
↓後殿二樓為觀音佛祖殿。
↓觀音佛祖殿。
↓觀音佛祖殿中龕主祀觀音佛祖。
↓觀音佛祖。
↓龕前左側陪祀韋馱護法。
↓龕前右側陪祀伽藍護法。
↓觀音佛祖殿左龕奉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觀音佛祖殿右龕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三樓是凌霄寶殿,但造訪時正在整修。
↓整修中的凌霄寶殿。
↓金爐。
嘉義鹿草-中寮安溪城隍廟
地址:嘉義縣鹿草鄉重寮村中寮96號
電話:(05)375-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