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潭鎮福宮」位於嘉義縣太保市,創建於清康熙40年(西元1701年),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俗稱後潭媽祖廟。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有張元敬者,自福建漳州奉請一尊媽祖,途經此地時忽逢大雨而暫避樹下。霎時雨過天晴,瑞氣繚繞,附近居民聞風而至,而知聖母欲駐此地,事遇奇蹟乃於現址建廟。後由十六庄社分為五大柱,每年輪流一柱擔任籌備祭典事誼,迄今從未間斷,其五大柱分為:仁柱(前潭、後潭);義柱(大崙、二重溝、頂塗溝、下塗溝);禮柱(太保、後庄、春珠、茄苳腳);智柱(東勢寮、崙仔頂、橋仔頭);信柱(梅子厝、埔心、三塊厝、後寮)。
據傳王得祿在嘉慶16年(西元1811年)間為紀念其擊滅海盜蔡牽等,而捐鉅款重建。並在嘉慶18年(西元1813年)時獻上「滄海永奠」的匾額給鎮福宮,冀求來自海上的侵擾得以永遠平靜。「滄海永奠」匾,左題「嘉慶癸酉年季冬穀旦」,右署「閩浙水陸提督子爵太子太保王得祿敬立」。王家也與鎮福宮保持長久時間良好的關係。日治時期明治39年(西元1906年)時,因被嘉義大地震波及毀壞,進行大改建。昭和18年(西元1943年)又因震災受損重建。戰後民國43年(西元1954年)增築後殿,奉祀三寶佛,號為鎮福宮龍潭寺。鎮福宮現在的規模是三塊厝蕭先化、後潭龔恒模、下塗溝呂方雨等人籌組成立協進委員會,於民國62年(西元1973年)改組成立管理委員會,至民國66年(西元1977年)改建完成。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鐘樓廟頂上有千里眼將軍。
↓鐘樓廟頂上有順風耳將軍。
↓廟宇的外觀。
↓「鎮福宮」的宮匾。
↓三川殿外龍邊牆堵的石雕藝術。
↓三川殿外虎邊牆堵的石雕藝術。
↓憨番扛廟型,這尊憨番還真大一尊。
↓門神。
↓「鎮福宮增建沿革」,民國86年(西元1997年)立。
↓三川殿和天井。
↓三川殿上方懸有「護國佑信」匾,歲次甲戌年(西元1994年)由陸軍一級上將薛岳敬獻。
↓正殿。
↓正殿廟頂的剪黏藝術。
↓正殿的正門。
↓正殿。
↓正殿上方的藻井。
↓正殿神龕上方的「滄海永奠」匾,嘉慶癸酉年(西元1813年)由閩浙水陸提督子爵太子太保王得祿敬立。
↓正殿中龕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龕前神桌上的天上聖母媽祖。
↓龕前左側陪祀千里眼將軍。
↓龕前右側陪祀順風耳將軍。
↓後殿。
↓後殿中龕奉祀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
↓後殿左龕奉祀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
↓後殿左龕奉祀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
↓後殿左右兩側奉祀十八羅漢。
↓後殿左右兩側奉祀十八羅漢。
↓註生娘娘殿。
↓註生娘娘。
↓福德正神殿。
↓福德正神。
↓金爐。
嘉義太保-鎮福宮
地址:嘉義縣太保市後潭470號
電話:(05)371-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