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厝龍鳳宮」位於苗栗縣竹南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創建於清道光16年(西元1836年),為竹南外天后宮(內天后宮為竹南慈裕宮),聳立的巍峨聖母像為其特色,高達136台尺,據說是東南亞最高大的天上聖母塑像,為竹南及鄰近鄉鎮市53庄居民信仰中心。清道光16年由林金、陳復興等地方士紳遷建至大坵園庄現址奉祀迄今;光緒11年新竹城開台進士家族鄭如蘭重修,昭和10年再由漢文教師鄭毓卿等十五名士紳發起重建今貌。民國69年(西元1980年),恭塑世界最高之136尺湄洲天上聖母寶像,由薪傳獎大師林增桶主導設計規劃,全尊以樹脂加玻璃纖維(FRP)塑造而成,72年底完工後龍鳳宮即被信眾俗稱「大媽祖」。
后厝龍鳳宮正殿主祀天上聖母,配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五穀先帝、關聖帝君,後殿一樓財神殿主祀天官五路財神,配祀文昌帝君、至聖先師、大魁星君、月老星君、六十甲子太歲星君。後殿二樓主祀大媽祖原始金身、配祀金母娘娘、觀音佛祖。三樓奉祀136尺湄洲天上聖母寶像。因創建年代較早、古匾古物極多,寺廟本體亦是屬於古蹟建築,見證了地方的開發及媽祖信仰悠遠深厚。「龍泉井」為一口與廟齡同時之古井,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是一口名符其實的古井。現仍存於龍鳳宮內,據聞古早年代,附近鄉民身染惡疾者眾多,皆前來此井求取龍泉,飲後百病不藥而癒,因而使龍泉井名聲威播,因傳泉水可治百病,遠近紛紛前來拜求此良泉。廟方在後殿二樓,信徒供奉千座媽祖聖像,整齊排列安座四週,顯現媽祖神威顯赫,慈靈化雨,護佑竹南鄉民。
↓廟宇的外觀,造訪時下著大雨,拍攝不易。
↓廟頂聳立的巍峨聖母像為其特色,高達136台尺,據說是東南亞最高大的天上聖母塑像。
↓廟頂左側的千里眼將軍。
↓廟頂右側的順風耳將軍。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三川殿外龍邊牆堵的石雕藝術。
↓三川殿外虎邊牆堵的石雕藝術。
↓門神彩繪。
↓三川殿和天井。
↓「恩同覆載」匾,歲次己亥年(西元1959年)由眾信士敬獻。
↓「垂慈篤祐」匾,清咸豐2年(西元1852年)由裔孫職員敬獻。
↓天井下著大雨。
↓正殿。
↓「與天同功」匾,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由竹塹城內春官第信紳鄭如蘭敬立。
↓正殿中龕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龕前左側配祀千里眼將軍。
↓龕前右側配祀順風耳將軍。
↓前列中壇元帥。
↓正殿左龕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正殿右龕奉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惠我無疆」匾,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由沐恩弟子後埔街生員陳紹熙敬立。
↓五穀先帝殿。
↓五穀先帝殿奉祀五穀先帝(神農大帝)。
↓關聖帝君殿。
↓關聖帝君殿奉祀關聖帝君。
↓宮內的「龍泉井」為一口與廟齡同時之古井,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是一口名符其實的古井。據聞古早年代,附近鄉民身染惡疾者眾多,皆前來此井求取龍泉,飲後百病不藥而癒,因而使龍泉井名聲威播,因傳泉水可治百病,遠近紛紛前來拜求此良泉。
↓後殿。
↓財神殿。
↓財神殿。
↓財神殿中龕奉祀五路財神和文財神,五路財神分別為中路武財神趙公明(玄壇真君)、東路財神蕭升(招寶天尊)、西路財神曹寶(納珍天尊)、南路財神陳九公(招財使者)及北路財神姚少司(利市仙官),文財神為比干。
↓財神殿左龕奉祀文昌帝君、至聖先師、大魁星君。
↓財神殿右龕奉祀月老星君。
↓財神殿後方奉祀白玉媽祖殿。
↓財神殿後方的太歲殿奉祀斗姥元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還有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財神殿後方的太歲殿奉祀殷郊大元帥、左輔洞明神君、右弼隱光神君,還有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後殿二樓為媽祖殿。
↓媽祖殿。
↓「護國庇民」匾,民國72年(西元1983年)由臺灣省政府主席李登輝敬立。
↓媽祖殿中龕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媽祖殿左龕奉祀瑤池金母。
↓瑤池金母。
↓媽祖殿左龕奉祀觀音佛祖。
↓觀音佛祖。
↓聖父母殿。
↓從三樓俯看大媽祖塑像。
↓金爐。
苗栗竹南-后厝龍鳳宮
地址:苗栗縣竹南鎮龍安街69號
電話:(03)74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