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宮」位於彰化縣二林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起源於漳、泉二州來臺開墾定居的二林先民,沿襲祖籍地的信仰習慣,在二林興建媽祖廟,供奉天上聖母,成為二林地區的信仰中心。初建年代不明,最早的改建紀錄為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因建築老舊,經過在地方仕紳、耆老商議後集資修建,二度重修於西元1925年,並於當年6月完工,三度重修於民國50年(西元1961年)。仁和宮前後總共經歷4次修建,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由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但921大地震時造成毀損,隔年由政府主持修復至民國91年(西元2002年)完工成為今貌。
廟宇為三殿兩廊式之格局,正殿與後殿皆屬單脊硬山式建築,屋頂使用歇山式,兩側屋簷以斗拱使山牆伸出支撐,巧妙而秀麗。唐山廟宇宏偉、精簡,而仁和宮雖經多次整修,至今還保留閩南廟宇的精實、莊嚴,是全台少見保留唐山廟宇的特色建築。雕工精美,古樸雅致。三川殿的石雕、木雕技法細緻,大門兩旁之窗飾雕刻精巧,是仁和宮裝修最精美之處。石獅及柱珠古樸而雅致,全殿古色古香,令人發思古幽情。
↓廟宇的外觀,因處商業繁盛中心,建築整體為街屋式的狹長型平面。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三川殿。
↓「仁和宮」的廟匾。
↓三川殿正門,對聯:「仁可頌聖壽無窮祥興福建,和為貴母儀永久德沾儒林」,為時任監察院長、名書法家于右任所題。三川殿正門前之一對石獅,為日本時代重修時的作品。
↓三川殿前步口龍堵雕塑藝術,為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的作品。
↓三川殿前步口虎堵雕塑藝術,為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的作品。
↓三川殿木雕隔扇篆文:「春遊芳草地」,殿門正面皆採木板門屏,正門兩邊為少見的木雕隔扇。
↓三川殿木雕隔扇篆文:「夏賞綠荷池」。
↓三川殿正門之門神彩繪。
↓三川殿正門上方懸有「聖德巍然」匾額,民國92年(西元2003年)由中國國民黨主席、前副總統連戰敬獻。
↓三川殿及天井。
↓三川殿之楹柱為日治大正14年(西元1925年)所造。
↓三順殿上方懸有「后來其蘇」匾額,清光緒戊寅年(西元1878年)由弟子洪昌邦叩謝。
↓三川殿左右兩廊有數塊古碑,日治大正14年(西元1925年)「重修仁和宮碑記」。
↓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重修仁和宮碑記」。
↓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二林街重修碑記」。
↓拜殿及正殿。
↓拜殿之楹柱為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所造。
↓正殿之楹柱之對聯為時任監察院長、名書法家于右任所題。
↓拜殿及正殿。
↓拜殿上方懸有「聖德配天」匾額,歲次辛未年(西元1991年)由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祖廟敬贈。
↓正殿。
↓正殿上方懸有「兆民永賴」匾額,日治大正乙丑年(西元1925年)由重修董事仝林炳爐等敬叩。
↓正殿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龕前左前側陪祀千里眼將軍。
↓龕前右前側陪祀順風耳將軍。
↓前列中壇元帥。
↓桌下奉祀虎爺。
↓正殿的獅座木雕藝術。
↓後殿的拜殿和觀音殿。
↓拜殿上方懸有「仁德雍和」匾額,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由彰化縣長卓伯源敬獻。
↓觀音殿。
↓觀音殿上方懸有「德惠無疆」匾額,民國50年(西元1961年)由仁和宮重修委員會敬謝。
↓觀音殿中龕主祀觀音佛祖。
↓觀音佛祖。
↓觀音殿左龕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觀音殿左龕奉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觀音殿左右壁奉祀十八尊者。
↓觀音殿左右壁奉祀十八尊者。
↓觀音殿右壁奉祀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
↓金爐。
彰化二林-仁和宮
地址:彰化縣二林鎮中正路58號
電話:(04)896-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