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峰普天宮」位於彰化縣芳苑鄉,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宮中的開基媽祖創於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芳苑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據傳福建水師臺灣協右營千總陳成功曾率軍隊來臺,但皆因風浪而受阻,遂恭請天上聖母護航,方才順利登臺,為感念其所庇佑,於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集資於海邊建廟,祭祀湄洲天上聖母,並留有一座石碑。清咸豐9年(西元1859年)因舊廟被暴漲的海潮所沖坍,村民於是將普天宮遷至芳苑街上。然由於當地鄉民生活匱乏,該廟再度日漸破落,殿宇瓦礫剝落,戰後地方仕紳提議重修,直至西元1963年重建委員會成立後,才於翌年募款重建。後來位在芳中村的廟身,又因村內巷道狹窄且舊寺磚瓦剝落,遂計畫在芳苑村芳漢路重建,於西元1991年動工,直到西元2000年才完成今日之模樣。
彰化芳苑普天宮為全臺灣面積第二大的媽祖廟(台灣第一大媽祖廟為台南縣安南區鹿耳門聖母廟),該廟佔地約6公頃,總建坪6000餘坪,殿高35公尺,採閩南式宮殿建構。主殿兩側是樓高七層的鐘鼓樓,右為鐘樓,左為鼓樓。大殿位於二樓,除了主神天上聖母外,同祀神明有文昌大帝、神農大帝、關聖帝君、陳將軍(陳成功);三樓前殿是大雄寶殿,奉祀觀世音菩薩,後殿為玉皇大帝殿,奉祀玉皇大帝。普天宮後方的沙丘是風水穴位中的「白馬峰」,相傳在清朝時期曾有白色神馬出現,普天宮也成為彰化縣沿海地區的信仰中心之一,各界人士前往朝拜者絡繹不絕。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廟頂的剪黏藝術。
↓三川殿正門。
↓「普天宮」的宮匾。
↓三川殿前步口龍堵的石雕藝術。
↓三川殿前步口虎堵的石雕藝術。
↓三川殿壁堵上方的雕塑藝術。
↓正殿。
↓正殿。
↓正殿。
↓正殿中龕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龕前左側陪祀千里眼將軍。
↓龕前右側陪祀順風耳將軍。
↓前列中壇元帥。
↓正殿左龕奉祀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
↓正殿右龕奉祀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正殿最左龕奉祀神農大帝。
↓神農大帝。
↓正殿最右龕奉祀陳將軍。
↓陳將軍。
↓太歲殿。
↓太歲殿奉祀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三樓觀音殿。
↓觀音殿。
↓觀音殿中龕主祀觀音佛祖。
↓觀音佛祖。
↓觀音殿左龕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觀音殿左龕奉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
↓觀音殿後方壁堵的雕塑藝術。
↓三樓觀音殿後方是凌霄寶殿。
↓「慈雲溥化」匾額,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由總統蔡英文敬獻。
↓「保境佑民」匾額,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由立法院長游錫堃、交通部長林佳龍、前彰化市長邱建富敬獻。
↓「普濟群黎」匾額,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由彰化縣長王惠美敬獻。
↓「統御萬霛」匾額,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由台灣媽祖聯誼會榮譽會長顏清標、會長鄭銘坤敬獻。
↓凌霄寶殿。
↓凌霄寶殿中龕主祀玉皇上帝,陪祀三官大帝。
↓玉皇上帝。
↓三官大帝。
↓龕前陪祀四大天王,豁落靈官王天君、雷聲普化天尊、玄壇趙天君、托塔李天王。
↓凌霄寶殿左龕奉祀太上道祖。
↓凌霄寶殿右龕奉祀地母娘娘。
↓凌霄寶殿最左龕奉祀南斗星君。
↓凌霄寶殿最右龕奉祀北斗星君。
↓金爐。
彰化芳苑-白馬峰普天宮
地址:彰化縣芳苑鄉芳漢路芳二段161巷100號
電話:(04)898-4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