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龍湖巖」位在台南市六甲區,主祀觀世音菩薩,創建於明永曆19年(西元1665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明鄭參軍陳永華所建,是台灣地區的歷史佛道教名剎,赤山龍湖巖是觀世音菩薩台灣最早的開基道場,過往俗稱「巖龍湖庵」,至今仍香火鼎盛,由於龍湖巖寶剎被視為佛教正統,因此每年參加拜佛香客絡繹不絕。赤山龍湖巖為明鄭參軍陳永華於明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所建,爾後於清康熙44年(西元1705年)、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同治5年(西元1866年)、同治12年(西元1873年)皆曾改建或重修,日治以至戰後,亦歷經多次增修擴建,現寺廟之建築則是於民國61年所整修迄今。
赤山龍湖巖為明鄭參軍陳永華所建,陳永華曾先後輔佐鄭成功及鄭經父子,台南早期許多具創見的規章制度皆出自其手,被譽為當時的諸葛孔明。赤山龍湖巖也是明鄭參軍陳永華創立「天地會」的地點,反清復明「洪門」的起源地。陳近南為清代秘密組織天地會「洪門」的開山祖師,一般說法即是明鄭王朝東寧總制(臺灣最高行政首長)陳永華的化名。而「陳近南」即是天地會首腦的代名詞,為了避免身份曝光,陳永華在中國大陸各地的許多聯絡人,皆用「陳近南」之名發布命令。金庸小說《鹿鼎記》男主角韋小寶的師父陳近南就是「陳永華」的化名。當時江湖上流傳一句諺語︰生平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可見當時陳永華在江湖上的地位是多麼的崇高。
↓龍湖巖前中央凸出一塊平地,三面環水,猶如一座小型陸島。
↓廟埕前的巖埤。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赤山龍湖巖」匾,民國65年由弟子黃秋月、黃陳狗、謝元助、謝目金敬立。
↓三川殿正門,對聯:龍虎列青峰明室遺臣占地脈;湖山分赤縣普陀老佛著靈光。
↓三川殿外龍邊牆堵的石雕藝術。
↓三川殿外虎邊牆堵的石雕藝術。
↓正殿。
↓正殿。
↓正殿主祀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正殿龕前神桌上奉祀彌勒佛。
↓正殿龕前左側陪祀韋馱護法。
↓正殿龕前右側陪祀伽藍護法。
↓桌下奉祀虎爺。
↓正殿左壁奉祀十八羅漢。
↓正殿右壁奉祀十八羅漢。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匾,歲次壬寅年(西元1962年)由弟子鄭天水、莊三、吳財旺敬立。
↓大雄寶殿中龕主祀釋迦牟尼佛。
↓大雄寶殿左龕奉祀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
↓大雄寶殿右龕奉祀伽藍菩薩。
↓伽藍菩薩。
↓佛靈寶殿。
↓殿頂的「雙龍搶珠」剪黏藝術。
↓佛靈寶殿。
↓「光被乾坤」匾,歲次丙申年(西元1956年)由弟子林真妙敬立。
↓佛靈寶殿。
↓「佛靈寶殿」匾,歲次丙申年(西元1956年)由弟子涂蕃芝敬立。
↓「清淨莊嚴」匾,歲次丙申年(西元1956年)由信士陳水性、陳文順敬立。
↓佛靈寶殿主祀准提菩薩(千手千眼觀音)。
↓准提菩薩(千手千眼觀音)。
↓佛靈寶殿龕前奉祀玉皇上帝。
↓「普被群機」匾,歲次丙申年(西元1956年)由弟子顏萬清敬立。
↓「慧燈長照」匾,歲次辛丑年(西元1961年)由弟子陳恬淳敬立。
↓佛靈寶殿兩旁玻璃櫃內供有八十八佛(大悲出相)。
↓佛靈寶殿兩旁玻璃櫃內供有八十八佛(大悲出相)。
↓註生娘娘殿。
↓註生娘娘殿奉祀送子觀音和註生娘娘。
↓廟埕右側立有「孫大爺開租碑」,清乾隆47年(西元1782年)由赤山父老所立,為明鄭屯田有關的貴重資料之一。
↓金爐。
台南六甲-赤山龍湖巖
地址:台南市六甲區珊瑚路198巷1號
電話:(06)698-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