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永福宮」位在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主祀三官大帝(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創建於清乾隆9年(西元1744年),是龍潭三坑居民的信仰中心。永福宮的位置卻歷經三次的遷移,最初的位置在現今65號、66號民宅的後方,當時永福宮主祀客家族群的鄉土保護神「三山國王」,且尚無廟埕;咸豐9年(西元1859年)遷至現今所在的位置,廟埕亦逐漸形成,且隨著部分福佬人的遷入而使該廟改祀「三官大帝」,即當地居民俗稱的「三界公」;明治30年(西元1897年)因風水不佳之說再度遷移,往西北遷至現今張家大宅的前方附近,並增祀開漳聖王;大正13年(西元1924年)日本政府舉辦公地放領,因張家認為永福宮在其大宅前面有礙風水便將廟地買下,便被迫遷回原位置,即現址,民國58年整修後至今,民國105年再經修繕後呈現煥然一新之廟貌。
今日所見的永福宮建築大多是大正13年所留下的,廟中的木刻、石雕、剪黏雖非巧奪天工之佳作,但與今日一般廟宇的俗麗、粗糙,仍值得一賞。永福宮目前主祀「三官大帝」,其他陪祀的神明如除前述的「三山國王」、「開漳聖王」外,尚有「文昌帝君」、「觀音菩薩」、「太子爺」、「註生娘娘」、「褒忠義民爺」等神明。祭典日為農曆的正月十三日,與鄰近的佳安里合辦,並採各姓輪值舉辦,每八年才輪迴一次,祭典中舉行賽神豚、乞龜等大型祭祀活動,使得三坑子頓時熱鬧非凡,有別於平日的靜謐。
↓廟宇的外觀,2016年修繕完成後廟貌煥然一新。
↓廟頂的剪黏藝術。
↓廟宇的外觀。
↓「永福宮」的宮匾。
↓三川殿外龍堵的石雕藝術。
↓三川殿外虎堵的石雕藝術。
↓門神。
↓三川殿的天花板。
↓三川殿和天井。
↓雀替的雕刻藝術。
↓天井。
↓正殿。
↓正殿。
↓正殿中龕主祀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
↓正殿左龕奉祀觀世音菩薩、開漳聖王、天上聖母媽祖。
↓觀世音菩薩、開漳聖王、天上聖母媽祖。
↓正殿右龕奉祀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中)巾山大國王、(左)獨山三國王、(右)明山二國王。
↓正殿龍邊泥塑彩繪藝術「天官賜福」。
↓正殿虎邊泥塑彩繪藝術「五路財神」。
↓文昌殿。
↓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
↓註生殿。
↓註生殿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奉祀義民爺。
↓褒忠義民爺神位。
↓金爐。
↓永福台。
桃園龍潭-永福宮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66號
電話:(03)471-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