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天后宮」位於澎湖縣馬公市,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確切創建年代不詳,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確定於大明萬曆32年(西元1604年)即已立廟,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攻下澎湖,認為勝利全靠媽祖顯靈相助,遂奏請皇帝加封媽祖為天后,於是廟名改成現在的「天后宮」。日治時期大正11年(西元1922年)馬公臺廈郊商戶倡議禮聘潮州大木匠藍木負責重建,買下廟旁店鋪擴大地基並增加前進和後殿,將天后宮改建成現在的巍峨風貌。民國72年(西元1983年)澎湖天后宮指定為國定古蹟,同時動工整修,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長年風雨的侵襲造成廟宇本體受損嚴重,清風閣更成為危樓建築,再次展開修復工程,於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完成。
天后宮建築是傳統的閩南式合院建築,不同於其他廟宇的建築風格,坐北朝南採四進式格局的廟宇,以傳統工法構築、樑柱使用榫接方式建構,包括山川殿、正殿與兩側護龍和後落的公善樓(清風閣);山川殿為三開間,屋頂展現了雙龍燕尾起翹,屋脊中間是剪黏雕塑『龍馬負河圖』;正殿祀奉金面媽祖,在神龕兩側有四幅擂金畫,是廣東省匠師朱錫甘的作品,正殿並與護龍相接,分別奉祀註生娘娘和當地烈婦的節孝祠;後進的清風閣右壁嵌入一方石碑為『沈有容諭退紅毛碑』,碑高198釐米、寬28.7釐米,是為紀念沈有容驅逐入侵澎湖的荷蘭海軍的英勇事蹟。被視為藝術寶庫的澎湖天后宮,無論是建築本身或是藝術水準高超的擂金畫、石雕、木雕、鑿花與彩繪,均出自名家之手,並充分展現我國民間藝術的高度成就。
【以上資訊參考和引用自維基百科網站及Travel King網站】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屋頂中脊上為「龍馬負圖」。
↓東側水車堵的「法海水淹金山寺」交趾陶。
↓三川殿步口(為房屋前面以屋簷延伸為頂的走廊空間)上方架棟的雕花,其雕刻手法因木匠受嶺南畫派影響,以內枝外葉的手法,表現出凹凸的前後層次,展現細膩工法,題材為歷史故事或花鳥,為天后宮裝飾藝術中最重要的部份,也是全臺廟宇中最優秀作品之一。兩根大楣間隙有「八仙過海」、居中為「南極仙翁」的木雕題材。
↓「天后宮」的宮匾。
↓三川殿正門,對聯:「聖功與天同四十年前御賜匾文於今尚在,母德堪地配三百載後舊遺廟貌此日重新」,日治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所立。
↓三川殿牆上的木雕螭虎團爐窗。
↓三川殿正門前兩側的石鼓。
↓三川殿前步口龍堵的雕塑藝術。
↓三川殿前步口虎堵的雕塑藝術。
↓三川殿正門沒看到門神彩繪,不知道是不是年代久遠而褪色?
↓三川殿上的獅座及木雕藝術。
↓三川殿上方懸有「保彼東方」匾額,日治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由馬公北極殿眾弟子同敬獻。
↓三川殿及天井。
↓三川殿上方懸有「帡幪臺厦」匾額,日治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由臺厦郊眾舖戶同敬獻。
↓正殿。
↓正殿前方的屏堵,共有8扇門,日治時期大正12年(西元1923年)天后宮重修完工後,正殿原本未加裝屏門,而是光復(西元1945年)後,為防止颱風雨水潑入而裝設,分別雕刻花鳥與四季吉祥主題,象徵富貴與幸福同在之意。手法相當精巧,為木雕的上乘之作。
↓正殿前方的屏堵。
↓正殿。
↓正殿上方的「澤霈舟楫」匾額,日治昭和2年(西元1927年)由東山船戶仝敬獻敬獻。
↓正殿上方的「與天同功」匾額,相傳西元1881至1886年間,康熙皇帝為表彰媽祖顯靈之功勳,御賜九龍紋底之匾額。今所見之「與天同功」匾乃1923年(大正十二年)大整修期間仿製,匾額紋底則為十三龍紋。
↓正殿。
↓正殿楹柱對聯:「聖德配乾坤三十六嶋生靈永賴,母恩深雨露二百餘年古廟重興」,日治時期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由北甲眾弟子仝敬酬。
↓正殿中龕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龕前左側配祀千里眼將軍。
↓龕前右側配祀順風耳將軍。
↓前列中壇元帥。
↓桌旁奉祀虎爺。
↓「功庇斯文」匾額,清道光26年(西元1846年)由賜進士出身即用縣知縣澎瀛後學蔡廷蘭立。
↓「孝慈則忠」匾額,日治時期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由馬公北甲弟子黃兆宗、黃培林同敬獻。
↓「寰海鏡清」匾額,日治昭和2年(西元1927年)立。
↓「聲靈湄島」匾額,日治時期大正2年(西元1913年)由港尾鄉信士陳長澤敬獻。
↓「功化之極」匾額,日治時期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由馬公北甲弟子黃德音、劉遐齡仝敬獻。
↓「德侔天地」匾額,日治時期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由信士洪媽追率男命侯敬獻。
↓「天后宮改建碑記」,日治時期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立。
↓註生娘娘殿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節孝祠供奉當地節孝烈婦。
↓節孝祠龕前奉祀福德正神和天上聖母媽祖等神像。
↓節孝祠門上對聯:「聖柏操凜松貞慰夫乃繫人倫重,愛妻風經苦雨為婦能兼子職修」,日治時期澎湖廳稅檢吏鄭子清題(媽宮舉人鄭步蟾三子)。
↓後殿。
↓後殿奉祀積慶公夫婦牌位、至聖先師孔子牌位和文昌帝君。
↓積慶公夫婦牌位、至聖先師孔子牌位和文昌帝君。
↓臺澎第一古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臺澎第一古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金爐。
澎湖馬公-天后宮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正義街1號
電話:(06)926-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