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慈雲寺」位在彰化縣大村鄉,創建於清道光元年(西元1821年)距今已有兩百年悠久歷史,主祀觀世音菩薩,是大庄住民大村、田洋、南勢、貢旗各村子民世代虔誠膜拜信仰中心。大庄慈雲寺創建之時,原名為「觀音媽廳」或「觀音媽廟」,直至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命名為「慈雲寺」。民國二十四年完成第一次改建,舊址的慈雲寺僅八十四坪,其後因大村鄉實施都市計畫,經過地方人士建議於民國八十五年遷建,民國八十七年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慈雲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民國三十六年的「黑米神蹟」,當時的村長賴耀崇夢見觀世音菩薩指示寺廟前埋有黑米可治病,於是在請示觀世音菩薩之後,便到廟前開挖,果然挖出與夢中模樣相仿的黑米,將黑米以開水沖泡後讓患者飲用,患者果真痊癒,黑米神蹟因此傳開,許多民眾爭相到慈雲寺挖掘黑米,而廟前的黑米也只持續一個月即消失,目前尚有七顆黑米保存於寺廟中。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廟前的一對石象。
↓三川殿正門。
↓「大庄慈雲寺」的寺匾。
↓三川殿前步口龍堵的石雕藝術。
↓三川殿前步口虎堵的石雕藝術。
↓門神。
↓道教的樑上通常是的獅座,而佛教的樑上是象座。
↓正殿。
↓正殿。
↓「慈航普渡」匾額,民國87年(西元1998年)由總統李登輝敬獻。
↓正殿。
↓正殿中龕主祀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龕前神桌上的觀世音菩薩。
↓龕前左側陪祀韋馱護法。
↓龕前左側陪祀伽藍護法。
↓龕前神桌上奉祀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福德正神。
↓正殿左龕奉祀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
↓正殿右龕奉祀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
↓「慈暉降雲」匾額,民國89年(西元2000年)由空軍中將賴進春敬獻。
↓「護國佑民」匾額,民國87年(西元1998年)由總統府國策顧問黃石城敬獻。
↓正殿龍邊牆上的泥塑藝術。
↓正殿虎邊牆上的泥塑藝術。
↓神農殿。
↓神農殿。
↓神農殿奉祀神農大帝,陪祀保生大帝、清水祖師、韋馱護法、關聖帝君。
↓神農殿另奉祀舊寺重建時祿位。
↓神農殿另奉祀舊寺修建時祿位。
↓太歲殿。
↓太歲殿奉祀太歲星君神位。
↓聖母殿。
↓聖母殿。
↓聖母殿奉祀天上聖母媽祖。
↓聖母殿另奉祀遷建原地主祿位。
↓聖母殿另奉祀遷建祿位。
↓廟後方的庭園造景。
↓廟埕前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寶像雕塑藝術。
↓大庄慈雲寺沿革。
↓金爐。
彰化大村-大庄慈雲寺
地址:彰化縣大村鄉大仁路一段169號
電話:(04)852-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