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禪寺」位在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老街尾的普濟堂旁,創建於清嘉慶8年(西元1803年),當時有漳州林姓人士渡海來台定居在大溪,後人持齋念佛並設佛堂於自宅。到了西元1887年經募捐才興建「修德堂」,其前身為「齋教」龍華派下之齋堂,屬於淨土宗,供奉阿彌陀佛,大型的「阿彌陀佛」金身雕像,於昭和13年(1938年)自日本迎回供奉,其雕刻出自日本匠師,故佛像臉型五官,較像日本人,表情嚴肅,所雕之佛身衣服,具有日本和服的特色,而中國佛像之衣服則有許多線條優美、柔和流暢的褶痕,是二者最大的不同,各異其趣。
清光緒13年(西元1887年)齋友趙田來等鑑於亯徒日增,遂發貣堂孙之募建,並由「福仁季」奉獻土地,築於大溪街之西禖、臨溪之崁上、溪園之北、與福份城相對峙。後經幾次修繕,民國66年(西元1977年)因棟樑部分腐蝕,幸得善亯護法居士多人發心捐助,並由臺北人楊某某、詹根旺負責營造工程。其後,簡寬本法號德融居士亦從旁協助,重建現今三層佛殿,主體建築於民國六十八年竣工。第一層規劃為功德堂,第二層為大雄寶殿,內奉三寶佛像,第三層則為藏經樓及方丈寮。
↓廟宇的外觀。
↓廟宇的外觀。
↓「修德禪寺」匾,歲次庚申年(西元1980年)由桃園縣議會議長簡欣哲敬獻。
↓大殿。
↓「法雨宏施」匾,歲次庚申年(西元1980年)由信士林宗德敬立。
↓大殿。
↓大殿中龕主祀阿彌陀佛,左右陪祀韋馱護法、伽藍護法。
↓「阿彌陀佛」金身雕像,於昭和13年(1938年)自日本迎回供奉,其雕刻出自日本匠師,故佛像臉型五官,較像日本人,表情嚴肅,所雕之佛身衣服,具有日本和服的特色。
↓韋馱護法。
↓伽藍護法。
↓龕前神桌上的觀世音菩薩。
↓大殿左龕奉祀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
↓大殿右龕奉祀目蓮菩薩。
↓目蓮菩薩。
↓「修德禪寺改建事績碑」,民國68年立。
桃園大溪-修德禪寺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122號
電話:(03)388-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