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海宮」位在桃園市中壢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有「中壢媽」之稱,創建於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迄今已近200年歷史,當年由中壢、平鎮、楊梅等13庄聯合興建,初僅供奉觀世音菩蕯,後增奉媽祖娘娘,迄今已歷經五度重修,是中壢最古老的廟宇,位處新街,故有「新街廟」之稱,一直以來香火鼎盛!現為中壢居民重要的信仰,並榮獲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第四名。仁海宮是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下,在中壢地區唯一逃過拆除命運而被留下來的廟宇,廟旁的聖蹟亭因為昭和年間的重建,留有當時流行的洗石子、巴洛克裝飾藝術特色,具體呈現了當時文化融合的建築風格。
仁海宮建築布局與風格,承襲自中國南方的傳統建築,包含前殿、正殿、後殿,屬於三殿式的建築格局。山門獨立於廟殿正前方,四柱三門,塑造富麗堂皇的氛圍。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完成屋宇整修及增設沉香媽祖殿,千年沉香媽祖,高109公分,重達53公斤,法相莊嚴,罕見身著官服,頗具獨特意義,可媲美大甲金身媽和宜蘭珊瑚媽。今仁海宮雕樑畫棟、朱樓翠閣,煥然一新,再現百年大廟風華。現今中壢仁海宮經常舉辦各種慶典與民俗活動,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壽誕、中元節「中元普渡」、「放水燈」,農曆11月「媽祖回鑾、遶境」等,吸引各地香客共襄盛舉,都是相當重要的慶典活動。
↓廟宇的外觀。
↓廟頂的剪黏藝術。
↓三川殿正門。
↓三川殿外龍堵的石雕藝術。
↓三川殿外虎堵的石雕藝術。
↓門神為立體雕刻。
↓三川殿和天井。
↓「坤德配天」匾,昭和丁卯孟冬(西元1927年)由信士黃義檢、義順、義利、義金同奉獻。
↓天井和拜殿。
↓「霖雨濟度」匾,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由總統蔡英文敬獻。
↓正殿。
↓正殿。
↓正殿中龕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
↓正殿龕前左側配祀千里眼將軍。
↓正殿龕前右側配祀順風耳將軍。
↓前列中壇元帥。
↓「海國長春」匾,清同治10年辛未孟秋穀旦(西元1872年)由建造廟宇總理庠生王國華暨街莊眾信士仝立。
↓正殿左龕奉祀三官大帝神位。
↓三官大帝神位。
↓正殿右龕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
↓後殿一樓為沉香媽祖殿。
↓沉香媽祖殿。
↓沉香媽祖殿中龕主祀沉香媽祖。
↓千年沉香媽祖,高109公分,重達53公斤,法相莊嚴,罕見身著官服,頗具獨特意義,可媲美大甲金身媽和宜蘭珊瑚媽。
↓沉香媽祖殿左龕奉祀岫玉媽祖。
↓沉香媽祖殿右龕奉祀藥師佛。
↓上三樓觀音菩薩殿。
↓觀音菩薩殿。
↓觀音菩薩殿中龕主祀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殿左龕奉祀文殊菩薩。
↓觀音菩薩殿右龕奉祀普賢菩薩。
↓二樓前殿為關聖殿。
↓關聖殿中龕主祀關聖帝君,陪祀關平太子和周倉將軍。
↓關聖殿左龕奉祀神農大帝。
↓關聖殿右龕奉祀文昌帝君,陪祀至聖先師和朱熹帝君。
↓後殿二樓為太歲殿。
↓太歲殿。
↓太歲殿中龕主祀斗姥元君。
↓太歲殿左龕奉祀財神爺。
↓太歲殿右龕奉祀月老星君。
↓太歲殿左右兩側奉祀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太歲殿左右兩側奉祀六十甲子太歲星君。
↓在仁海宮左側50公尺處的中壢聖蹟亭,建於晚清時代,後來於日治時期昭和年間重建,留有當時流行的洗石子、巴洛克裝飾藝術特色,具體呈現了當時文化融合的建築風格。
桃園中壢-仁海宮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延平路198號
電話:(03)452-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