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巖位於康定路與長沙路街交叉口,主祀「清水祖師」,故有人稱為清水巖或清水岩,也有人稱它為祖師廟。清水祖師,臺灣民間習慣稱祂祖師公、烏(黑)面祖師、蓬萊祖師、落鼻祖師等等稱呼不一。
清水祖師為北宋人,生於福建省,俗家名傳說不一,有陳昭、陳應、陳昭應。自幼習佛悟道,曾在蓬萊山的山巖構築一間小精舍修行,由於巖洞內之的水清澈冷冽,精舍被稱為清水巖(岩),此為「清水祖師」名稱的由來。
相傳清水祖師在清水巖內修行時,有鬼怪用大火將祖師燻得「面目全黑」,而祖師卻是毫髮未傷,「烏(黑)面祖師」由此而來。而「落鼻祖師」之稱,是因為傳說每當祖師廟附近有災難將要發生時,祖師的鼻子就會自動脫落下來,以警示居民與信眾。
於清水巖的龍、虎二堵牆壁可見磚雕圖騰,正門對聯書:「為清水,為蓬萊,此地並分法界;是金身,是鐵面,入門便見真容。」皆為1817年的重修藝術作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匾方面,有光緒皇帝御賜「功資拯濟」匾額一面。
↓廟宇的外觀。
↓「清水巖」的廟匾。
↓牆身的雕塑藝術。
↓「麻姑獻壽」磚雕藝術。檐廊兩側龍、虎二堵牆分別有「南極仙翁」及「麻姑獻壽」磚雕,是臺灣現存落款(西元1817年)最早的磚雕作品。
↓門神彩繪藝術,所繪門神為畫師陳壽彝西元1968年力作,哼、哈二將居中門。
↓天井。
↓三川殿上方的「佛化蓬萊」匾,清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敬立。
↓三川殿上方的「清玄法水」匾,日治昭和癸未年,信士江野統同志林姓敬獻。
↓正殿。
↓正殿。
↓正殿。
↓正殿龕前神桌上的清水祖師。
↓「落鼻祖師」之稱,是因為傳說每當祖師廟附近有災難將要發生時,祖師的鼻子就會自動脫落下來,以警示居民與信眾。
↓正殿上方的「慈雲慧日」匾,光緒壬午年敬立,丁酉年重修。
↓正殿上方的「功資拯濟」匾,清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因清法戰爭淡水傳出勝利的消息,皇帝所御筆賜予的。
↓正殿中龕主祀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
↓正殿左龕奉祀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
↓正殿右龕奉祀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
台北萬華-艋舺清水巖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
電話:(02)2371-1517